查看原文
其他

以科技帮扶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 25个国家科技特派团及135个科技下乡服务团出征





3月28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暨2022年四川省科技下乡万里行活动启动仪式在成都举行,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对科技特派员制度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组部等六部委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选派科技特派团要求,总结2021年科技下乡万里行工作,安排今年重点任务。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于立军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


于立军强调,要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扎实工作、担当作为,充分运用科技利器和专家智力,为稳住农业基本盘、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作出更大贡献;要深入推动科技帮扶再立新功,助力做好乡村国土空间规划,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快培养乡村实用人才;要全面营造科技帮扶良好环境,高度重视、落实责任,科学统筹、有序推进,加大宣传、强化激励,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任务落实,最大限度发挥好各方帮扶力量作用。



据悉,去年,四川省科技下乡万里行活动共遴选帮扶专家599名、组建服务团队119支。一年间,专家服务团撰写调研报告216篇,开展集中培训841场次、现场技术指导3936场次,助力培育农村致富能手等本土人才1506名,帮助受援地进一步厘清了发展思路、破解了技术难题、增强了“造血”功能。今年,按照“一县一团”模式,中组部等六部委向四川省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的2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选派由260名央属单位和省内外专家组成的25个科技特派团;四川省科技下乡万里行活动组建135个服务团、选派680名专家、安排418个服务团次,以科技帮扶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搭建平台力促科技就地转化  为甘孜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甘孜州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麻常昕



近年来,甘孜州坚持把科技帮扶活动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精准对接农林牧业、文化旅游、生态保护等科技服务项目260个,确定611户2310名重点帮扶对象,实现专家服务与甘孜州发展实际无缝衔接。充分整合专家服务团、东西部协作、省内对口帮扶力量和县(市)科技特派员、农技员等本土人才1750人,组建75个专家服务团、60个智力服务队、30个基地帮扶组。


甘孜州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技术优势、资源优势,与30个产业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580场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112项,建成科技示范基地32个。专家团在新龙、色达等县示范推广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促进1万余亩土地产量翻番,农户每亩增收500元以上。坚持以“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帮扶转变为重点,建立健全“传帮带”机制,培养“土专家”“田秀才”300余名,培育科技示范户1200户,为甘孜培养了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本土人才队伍。


下一步,甘孜州将进一步加强政策配套,促进帮扶活动顺利开展;进一步畅通专家服务团、东西部协作及省内对口帮扶专家人才沟通联络、统筹联动渠道;进一步搭建平台载体,力促科技成果就近就地转化。‍


昭觉大地春耕忙 科技助农正当时

——凉山州农业科学研究院 罗晓玲



此次帮扶团队由中央、省级和州级共25名专家组成,主攻荞麦燕麦、大宗淡水鱼、绒毛用羊、肉牛牦牛、肉羊、马铃薯、大麦青稞等产业技术,非常契合昭觉县优势农业产业发展定位需求。


一、当好产业需求“调研员”,发挥好智库参谋作用。团队将抓住春耕农作世界,组织专家开展实地调研,深入调研马铃薯、荞麦燕麦、畜牧、优势蔬菜等本地主导产业,摸清昭觉农业产业现状、发展瓶颈,对症下药、因地施技,帮助老百姓科学规划农业产业。


二、当好高新技术“推广员”,发挥好科技引领作用。团队将全面加强农业科技建设集成,建立荞麦、马铃薯、兔、肉羊、水产、低成本非粮饲料的加工贮藏示范园、示范片、示范点和良种繁育基地,突出示范引领,构建现代绿色农业产业体系。


三、当好本土人才“培训员”,发挥好传帮带教作用。团队将开展苦荞富硒栽培、机械收获、马铃薯新品种、病虫害防治、肉牛疾病诊疗现场会,组织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水产产业技术、肉牛常见多发病诊疗、操作等方面技术培训,除现场服务外提供在线技术服务指导,大幅提升老百姓生产技术和发展水平,集中培养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为昭觉农业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确保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

——四川农业大学 杨文钰



针对大豆供需缺口巨大这个困扰国家粮油安全的卡脖子难题和农业面临高产出与可持续难以统一的重大挑战,团队将潜心研究,强化示范,注重推广。


一、创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将2行密植玉米带与2—6行大豆带复合种植,玉米带与大豆带年际间轮作,种管收作业机械化,实现玉米不减产、亩多收大豆100—150公斤,一亩地产出1.5亩地的粮食,光能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国际领先。


二、创新机制,推动全国大范围应用。打造了一支极具专业性的科技服务队伍,建设高产示范基地,在全国打造高产样板32个,形成了“超高产攻关田、千亩示范方、万亩示范片、十万亩推广区”的四圈层推广网络。今年,四川将安排2亿资金,支持建设30个示范区,推广310万亩。为此,团队将聚焦主产区,做好决策咨询,为受援地产业布局、制定技术农机补贴政策措施等建言献策;大力宣传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优势以及对畜牧业、豆制品加工业的积极作用;努力开展科技攻关,攻克强耐荫大豆品种和高效作业机具两大瓶颈;组建技术推广服务团,开展行政领导、技术干部、科技人员和农户四位一体大培训;抓好示范样板,建立五良配套高产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大面积推广。 ‍

 

农牧加工链式帮扶 助力牦牛产业发展

——西南民族大学 陈炼红



2021年,经过团队调研,甘孜州牦牛产业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基层缺乏专业技术,牦牛科学饲养管理理念、技术匮乏,疫病防控意识薄弱,畜产品加工技术滞后,极大阻碍牧区经济发展。团队因地制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形成调研报告4份、政协提案2份,其中《小小疫苗瓶,回收万千难》等报告引起农业农村部行业专家关注。通过团队集思广益,帮助受援县明确牦牛产业定位,为养殖户、合作社提供技术咨询;帮助策划牦牛产业链建设,积极引入和推广玉米青贮技术、牦牛疫病防控、牦牛肉嫩化技术、梯度变温风干等新技术;推广入冬前驱虫、病弱牛注射壮膘剂技术,白玉县牧区病弱牦牛死亡率降低60%。


2022年,团队将继续整合优势,与受援县建立进一步的深入合作关系,以产业需求确定科研方向,以科研成果助力产业发展,实现畜牧、兽医、畜产品加工产业链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同时,团队将集成牦牛产业链提质增效创新应用技术,制定系统化培养方案,组织专家有针对性地编制培训教材,建立地方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发展长效机制,力争到2025年为受援地区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赋能当地牦牛产业可持续内生发展。‍

 

科技赋能现代林业园区 助力凉山衔接乡村振兴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科学技术推广总站 韩华柏



2021年,专家团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累计服务170天,有力推动凉山州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累计开展集中培训4次、现场指导19次,培训村社干部、林农等200余人次。专家团将“陆佳”“状元黄”等核桃新品种(良种)示范应用于盐源和宁南核桃园区,在普格园区引进建立明富1号、2号两个漆树优良品种示范基地100亩,并联合花卉专家团,指导花卉园区优选品种、优化配置模式,帮助盐源园区推广核桃林下套种中药材——续断的种植技术500亩,每亩收入提高2000元以上。同时,专家团开展现代林业园区发展林下经济、林下种植中药材(续断)标准等技术研究,指导会东县华山松—松露园区、冕宁油橄榄园区、会理云甸核桃园区等各级园区建设。


2022年,专家团将持续帮扶凉山州盐源、普格、喜德、冕宁等现代林业园区提档升级、乘势发展。一是找准制约凉山州现代林业园区建设的关键问题,注重绿色、生态、创新,分类指导,精准发展。二是整合林草科研项目和技术成果,研究、推广适宜园区发展的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三是强化多维服务,助力园区深化科技合作、品牌创建,拓展融资路径、增收途径。‍

 

倾情帮扶结硕果 综合施策促振兴

——四川省国土整治中心 向筱



三年来,团队一直秉持“用最好的技术力量赋能受援地,最优的政策支持受援地”的原则,为受援4县社会产业发展建设提供了有力科技人才支撑。一方面,优质高效促进业务工作。团队对4县25个增减挂钩项目(筹集资金9.35亿元)在立项、验收、报部备案、跨省交易等开展了全流程技术指导。三年来,累计下达受援4县跨省域调剂任务3116.41亩,可筹集资金9.35亿元,已拨付资金6.81亿元;另一方面,因地制宜释放政策红利。2021年,阿坝州启动申报工作,拟申请中央财政支持20亿元。依托省自然资源厅,团队多次同工作专班一起赴现场开展生态现状调查,收集相关资料,采集数据,并多次随专班赴自然资源部汇报对接,实施方案现已按期上报。三年帮扶,不仅让受援地尝到了科技和人才的“甜头”,也让每一位团队成员得到了成长和提升。于团队而言,大家精诚协作、并肩作战,推动形成了省、州、县三级联动的帮扶工作格局,于个人而言,得以走出机关、进村入户,真正实现把研究成果展现在田间地头,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


2022帮扶活动蓄势待发,我将继续同团队成员一起,守正创新,用好用活国家最新最优发展政策,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继续为乡村振兴一线提供更加务实高效的科技服务支撑。‍



围绕十个方面细化“施工图” 四川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注意!本周上班时间有变
员工月末入职或月初离职,当月社保还要交吗?


 

     记者 | 宋凯

见习记者 | 陈鹏 

   实习生 | 汪伦 

        编辑 | 刘馨开

        校对 | 刘伟宏

        审核 | 林文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